剧情简介

先说郭说。要知道《李白与杜甫》出版于1971年,那可是文哥高峰期,那时一切政治先行,没有纯粹的学术研究。当时的历史学家不是被打成“佑派”在劳动“改造”,就是被说成是什么“反动学术权威”在遭受批斗。即便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没受到冲击的学者们,也都是惊弓之鸟根本不敢随便说话,更别提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还出版成书了。郭沫若在文哥初期也受到了冲击,之后就夹着尾巴做人,甚至靠献媚求活,这一点至今被很多人诟病。这样的时期这样的郭沫若,他还有几个胆子去发表纯粹的学术研究成果?还不是为了谄媚,为了讨好上峰,他所谓的学术判断与认定,是服务于政治的要求的,符合当时批李扬杜的氛围,当不得真。伪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并非小成本制作的权宜之计,也绝非青涩处女作的故作深沉,《宇宙探索编辑部》使用手持镜头的伪纪录片式视角,在前两个章节中将“寻找外星人”这一看似荒诞的假定性情境流畅地嵌入2020年的北京,稳定地建构了影片基本的叙事逻辑。开场的蒙太奇桥段将1990年主人公唐志军接受电视台采访的录像与2020年“宇宙探索”编辑部寻求广告赞助的窘迫现状交叉呈现,低像素的录像带画面与手持镜头的粗粝影像在视觉上为观众区展现了时空的变化。交叉蒙太奇的叙事线索将“寻找外星人”的主题交织于主人公唐志军三十年的不懈追寻之中,有效地确立了人物的行为动机。剧情片中隐藏摄影机视点的基本法则也完全被推翻,伪纪录片建立了观众看向银幕的另一重视角,摄影机通过凝视人物引领观众的视点,观众在双重观看的视角中,追随主人公的旅程,看到其“内心独白”。人物面对镜头时的拘谨、冗余的表达、不经意瞟向镜头的局促感,则大量使用跳剪的方式,与大部分观众对剧情片使用长镜头建构真实感的观影期待背道而驰。“唐志军”两次翻看手机里女儿短信的场景均以纪录片式的非叙事性镜头呈现,但当这条追问人类存在于宇宙终极意义的短信被读出来的时候,观众会立刻意识到此前两处叙事意味上的“空镜”所蕴蓄的情感力量。而这条短信正是本片想要传达的核心主题: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实则是要把人类放置在此前从来未曾到达过的时间和空间上,反观自身的处境。

【|国产婷婷的相关新闻】 虽然是同分的两个同学,但他俩的成长轨迹并不相同。

猜你喜欢



Copyright (c) 2018-2023